社区“互联网+”慢性病管理的问题与对策调查研究
2019-06-05分类号:R197.1
【部门】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 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 贵阳医学院
【摘要】目的:分析社区"互联网+"创新性技术慢病管理现状、效果与问题,提出对策与建议。方法:采用典型抽样调查方法,对医务人员和患者进行调查,对医患双方知晓、利用和慢性病管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医务人员认为"互联网+"主要用于诊断与治疗(25.58%)、健康管理(24.03%)和健康教育与咨询(22.87%)。在利用临床辅助诊疗系统(CDSS)开展服务、心脑血管疾病风险评估、分时段预约、慢性病患者智能化随访、远程影像或心电诊断等方面,医务人员的利用率分别为33.72%、58.14%、66.28%、72.48%和30.62%。在患者心脑血管疾病风险评估、分时段预约、慢性病患者智能化随访、远程影像或心电诊断、电子药盒提醒等方面,患者利用率分别为20.36%、11.95%、13.95%、3.30%和53.00%。利用"互联网+"随访管理的患者高血压控制率高于未利用组(c~2=11.061,P=0.001);开展心脑血管疾病风险评价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率高于未开展组(c~2=15.255,P=0.000);利用电子药盒提醒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率也高于未利用组(c~2=4.070,P=0.044)。结论与建议:"互联网+"慢性病管理技术医务人员利用率较高,而患者利用率较低,地区发展不均衡;医生端"互联网+"管理技术的应用改善了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控制效果;建议推进医生端"互联网+"慢性病患者管理技术,改进患者端的可操作性,在社区开展心脑血管疾病综合管理试点。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 “互联网+” 慢性病管理
【基金】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2018年基础研究项目(18009)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卫生经济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