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粳稻生产效率演变及区域差异
2019-05-25分类号:F326.11
【部门】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目的]我国粳稻产量现阶段呈连续增长的态势,然而粳稻生产效率却存在无效率或波动剧烈的现象,研究我国的粳稻生产效率,有助于提升和稳定中国粳稻区域生产效率和水平从而间接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方法]使用超效率DEA方法测算中国13个粳稻生产省份的生产效率,分别从时间和区域上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中国粳稻生产技术效率在时间趋势上逐渐趋于平稳,但是在2004—2007年间存在短暂的波动;在区域上主要是西南和东北粳稻生产区的技术效率水平较高,西北区在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上都处于较低的水平;虽然河南、湖北、宁夏3个省份出现技术无效率,但规模报酬都处于递增的状态,仍有提升生产效率的潜力,应通过减少要素投入冗余来改变其无效率状态。[结论]粳稻生产技术无效率主要是由于种子费用、农药费用等生产要素的投入冗余造成的;若将来在保持纯技术效率和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提升规模效率水平会进一步提升我国粳稻的整体技术效率水平。基于上述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制定粳稻生产区域规划、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改善生产要素使用效率3方面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粳稻 超效率DEA 技术效率 规模无效率 投入冗余
【基金】国家软科学项目“利用国际科技合作资源打造东北现代农业升级版对策研究”(2014GXS2D017);; 哈尔滨市科技局软科学重点项目“发挥我市对台科技合作优势,做强绿色食品产业链的对策研究”(2017AC9QT010);; 黑龙江省软科学研究项目“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品牌战略研究”(GC15D111);; 省社科基金项目“粮食安全框架下黑龙江省种子产业创新战略研究”(14B066)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