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微小亚历山大藻amtk-4共附生菌群多样性及其产毒新种Z1-D的sxtA1基因进化研究

2019-05-15分类号:X55;Q93

【作者】张若男  田晓清  陆亚男  樊成奇  张静  杨桥  张晓玲  
【部门】哈尔滨商业大学生命科学与环境科学研究中心  浙江海洋大学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舟山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综合技术服务中心  
【摘要】藻菌关系是揭示赤潮生消与防控、赤潮毒素产生机制的关键,而产毒甲藻共附生菌群多样性及可培养菌株的获得是解析藻菌关系的前提。微小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minutum)是全球性典型赤潮甲藻,其产生的麻痹性贝类毒素(PSP)危害巨大,但目前对其共附生菌群尚缺乏系统性研究。通过高通量测序首次解析了产毒微小亚历山大藻amtk-4共附生菌群的物种种类及相对丰度信息;分离获得可培养菌株并对筛选获得的产毒细菌新种Z1-D的毒素合成基因sxt A1进行了基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amtk-4共附生菌群包括85个OTU,其中包括10门、20纲、40目、59科及87属。其6个优势属包括Phycisphaeraceae科未知属(11. 8%)、Muricauda属(10. 3%)、腐螺旋菌科未鉴定属(9. 1%)、Hyphomonadaceae科未鉴定属(8. 9%)、Haliea属(5. 7%)及红细菌科未鉴定属(5. 1%)。amtk-4共附生菌群中未鉴定属比例高达53. 4%。藻生长稳定期所分离获得的可培养细菌数量及种类最多。5株细菌中菌株Z1-D及Z1-4经分子鉴定分别为亚硫酸杆菌属(Sulfitobacter)及Mesorhizobium属新种。其中Z1-D发酵代谢产物含微量石房蛤毒素(STX),其基因片段orf-01498与蓝藻sxt A1基因高度同源,与产毒蓝藻间可能存在着基因共同进化。
【关键词】微小亚历山大藻  麻痹性贝类毒素  藻共附生菌  生物多样性  sxtA1基因
【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LY18D06000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876114,41206093);; 中央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012T08);; 浙江海洋大学人才引进科研基金;; 舟山市公益类科技项目(2017C32083)资助项目
【所属期刊栏目】海洋渔业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