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南沙海域鸢乌贼渔场与海洋环境因子的关系

2019-05-15分类号:S931

【作者】范江涛  张俊  冯雪  陈作志  
【部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外海渔业开发重点实验室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  
【摘要】根据2013年在南沙海域4个航次的声学走航调查数据,以鸢乌贼的资源生物量为渔场指标,结合遥感获得的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海面高度(sea surface height, SSH)、海表盐度(sea surface salinity,SSS)和叶绿素a浓度(chlorophyll-a concentration,Chl.a)等海洋环境数据,采用广义可加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s,GAM)建立渔场与海洋环境因子之间关系模型。研究表明:南沙海域鸢乌贼渔场分布有明显季节差异,春季主要集中于南沙西南部和越南东部海域,夏季和秋季主要分布于南沙南部海域,冬季主要分布于南沙中南部海域;各环境因子中SSH与SSS对渔场有显著影响,SST和Chl.a影响不显著;影响渔场的主要因子有SSH、SSS、经度(LON)和纬度(LAT),并依据赤池信息准则(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AIC)建立渔场与影响因子的最优关系模型,模型的总偏差解释率为54.7%,进入最优模型的4个因子中,纬度对模型的影响最大;南海鸢乌贼渔场的形成除地理位置影响外,与海流洋流影响关系密切。
【关键词】鸢乌贼  南沙群岛  海洋环境  GAM模型
【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403008);; 农业农村部财政专项(NFZX2018);;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2017HY-ZD0804)
【所属期刊栏目】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