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流沙湾浮游动物群落特征及与鱼贝养殖的关系

2019-05-15分类号:S931.1

【作者】苏家齐  朱长波  李俊伟  李婷  陈素文  颉晓勇  张博  
【部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农业部南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渔业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  
【摘要】为了解流沙湾养殖活动对浮游动物群落的影响,于2015—2016年对流沙湾海区进行了夏(8月)、秋(11月)、冬(2月)、春(5月) 4个季度的浮游动物调查,分析了浮游动物群落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共记录浮游动物18大类119种、浮游幼体17种。浮游动物种类组成以桡足类(45种)和端足类(20种)为主,其次为毛颚类(15种)、水螅水母类(12种)、等足类(6种)等。十足目幼体(Decapod larvae)为春、夏两季的主要优势类群,亚强次真哲水蚤(Subeucalanus subcrassus)、微驼隆哲水蚤(Acrocalanus gracilis)为秋季主要优势种,夜光虫(Noctiluca scintillans)为冬季主要优势种。年均浮游动物丰度和生物量分别为151. 53个·m~(-3)和73. 48 mg·m~(-3)。多维尺度分析(n MDS)结果表明,除春季外,流沙湾内湾浮游动物群落组成与外湾差异明显。典范对应分析(CCA)显示,溶解氧、磷酸盐、透明度、温度和硝酸盐等环境因子是影响浮游动物优势种分布的主要因素。在流沙湾海区,鱼类小网箱的养殖活动在夏秋两季对浮游动物群落组成和结构影响较大;贝类养殖区的浮游动物的丰度和生物量明显降低,但浮游动物群落组成及多样性与其它采样点差异不大。
【关键词】流沙湾  浮游动物  养殖活动  种类组成
【基金】广东省海洋渔业科技与产业发展专项项目(Z2015013);;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院级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2016HY-JC0103)
【所属期刊栏目】海洋渔业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