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城市滨江地区生态用地演变及驱动因素分析——以长江南京段为例

2019-05-15分类号:F301.24;X24

【作者】郑涛  陈爽  张童  
【部门】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  
【摘要】从中小尺度对城市滨江生态用地演变进行研究,可为制定生态用地开发与保护政策提供重要参考。基于2005、2009、2014和2018年土地利用数据,利用转移矩阵等方法分析了南京滨江1 km范围内生态用地演变特征,并从城乡用地冲突和政策有效性角度对这些变化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耕地大面积减少导致滨江地区生态用地比重下降,由2005年的71.86%下降到2018年的65.54%,但是林草地等半自然生态用地的比重略有上升;(2)林地、内陆滩涂保留率较高,耕地、园地、水域等地类变化以数量净变化为主,而林草地以空间交换变化为主;(3)生态用地流失热点区主要位于中心城区与近郊区间的城乡过渡带,并临近产业园区,建成区扩张是其主要成因;(4)政策规划对滨江生态用地演变作用明显,沿江开发政策加剧了生态用地流失程度,而生态红线等规划对某些重要生态用地保护效果显著,土地利用规划在用地管理方面效果显著,但仍存在耕地、裸地、内陆滩涂被违规侵占现象,长江防洪堤对生态用地保护作用不显著。要使生态空间得以长期存在,不仅需要明晰的政策边界,还需要加快形成公众对生态景观的整体认知和基于生态用地功能目标的保护政策。
【关键词】生态用地  城市滨江地区  土地利用转移矩阵  南京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城市群区生态空间形成与功能演变及其社会-生态动态机制研究”(41771140);;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BK20181105);; 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人才引进项目(NIGLAS2017QD12)
【所属期刊栏目】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