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与颗粒物环境空气质量的空间非协同耦合研究——以武汉市为例

2019-04-28分类号:X51

【作者】张金亭  赵玉丹  田扬戈  何青青  庄艳华  彭韵羲  洪松  
【部门】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  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地球空间信息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武汉大学深圳研究院  
【摘要】针对区域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与空气质量在时空分布上存在不完全协同、匹配的现象,论文选择SO_2、NO_X、PM_(2.5)、CO和VOCs作为大气污染物指标,选择气溶胶光学厚度(Aerosol Optical Depth, AOD)表征颗粒物环境空气质量,以武汉市为例,综合应用耦合模型和空间错位指数模型研究2类指标之间的空间非协同耦合规律。主要结论如下:①武汉市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与颗粒物空气质量具有不同空间分布特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呈现由城市中心城区向远城区递减的趋势,其中SO_2、PM_(2.5)和VOCs的排放具有明显的中心聚集现象,而NO_X和CO聚集现象不显著,且与道路分布明显相关;AOD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总体上呈由西北向东南依次递减的趋势。②武汉市大气污染物排放与颗粒物空气质量的空间非协同耦合规律:越靠近城市中心城区,空间协同耦合现象越显著,空间错位现象越弱;越远离主城区,空间非协同耦合现象越显著,空间错位现象越显著;SO_2排放量与AOD在武汉市远城区的空间错位指数均大于0.7,且耦合度指数小于0.3,呈现较强的非协同耦合特征,NO_X、VOCs、PM_(2.5)的排放量与AOD在武汉中心城区的空间错位指数均小于0.5,且耦合度指数大于0.5,协同耦合现象较为显著。③基于时空非协同耦合分析城市大气环境污染治理建议:针对污染物与AOD空间错位不显著的城市中心城区,以本地减排治理为主;针对污染物与AOD空间错位显著的远城区,应在污染溯源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区域协调综合治理。
【关键词】大气污染  空气质量  气溶胶光学厚度(AOD)  耦合度  空间错位指数  武汉市
【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JCYJ2015063015391725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01608)~~
【所属期刊栏目】地理科学进展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