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华北引黄灌区粮食产量与农业土壤资源质量时空分布特征

2019-04-26分类号:S158;F326.11

【作者】陶雯  张旭博  孙志刚  李仕冀  刘晓洁  张崇玉  欧阳竹  成升魁  
【部门】贵州大学农学院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研究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中国科学院山东东营地理研究院  
【摘要】明确作物产量和土壤养分时空变异可以更好地掌握农田生产力和土壤质量情况,对农业资源合理配置以及提高生产力可持续性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利用华北平原引黄灌区下游农田作物产量数据和耕地质量监测数据,对华北平原引黄灌区下游作物产量的演变以及有机质和养分的空间分布进行分析,阐明该地区作物产量、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灌区的农田生产力水平存在显著的空间和时空差异。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农田生产力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冬小麦高产田分布在黄河下游北岸中部地区的齐河县和下游南岸三个县,范围是6084.0~6861.0 kg/hm~2,夏玉米产量空间分布整体上呈现出中间高两端低的特征,其中齐河县的产量最高,为7524.0 kg/hm~2。灌区农田土壤有机质、氮、磷、钾养分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差异,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最高的德州市分别为16.30 g/kg和202.40 mg/kg,全氮含量最高的淄博市为1.17 g/kg,有效磷含量最高的泰安市为34.56 mg/kg。研究表明,灌区的生产力水平一直不断在提升,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掌握养分分布特征和土壤肥力的空间差异来制定合理的施肥措施,可为今后该地区实现精准农业和高产稳产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引黄灌区  粮食产量  土壤质量  有机质  土壤养分
【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C0503805);;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19040303);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ZDBS-SSW-DQC)
【所属期刊栏目】自然资源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