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三大城市群新型城镇化测度及其协调性空间差异分析
2019-04-25分类号:F299.27
【部门】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本文以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沿海三大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利用熵值赋权法、耦合协调发展度模型测算其人口、经济、社会、土地、生态等综合城镇化发展水平,并划分其协调发展阶段。研究表明:三大城市群的生态城镇化发展优势领先,经济、社会、土地城镇化次之,人口城镇化最为滞后,珠三角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位居首位、长三角次之、京津冀较低。长三角以上海为核心的东部城镇化健康度最高,次高值区分布在以南京和杭州为核心的小范围区域;珠三角以深圳、广州为核心的圈层区域是城镇化制高区,粤东高于粤西、粤北高于粤南;京津冀内部城镇化高值区分布在京津双核心区域,整体呈"核心-边缘"格局。三大城市群城镇化均处于轻度失调衰退,仅上海、北京、深圳、广州为勉强协调发展,中度失调衰退的城市比重最大。长三角协调发展度的高值区仍集中在上海核心圈层地域,珠三角协调发展度呈自粤北、粤东向粤南、粤西逐渐衰减趋势,京津冀协调发展度的高值区分布在京、津、石核心区域范围,廊坊成为京津间断裂区。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 协调发展度 空间差异 长三角 珠三角 京津冀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17YJAZH101)资助
【所属期刊栏目】商业经济研究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