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玛莎·纳斯鲍姆论同情教育

2019-04-25分类号:B82-054

【作者】邓凯文  
【部门】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摘要】伦理学家玛莎·纳斯鲍姆认为同情是社会的基础情感,有利于社会正义的实现。人类同情的产生需经过三种考量,即同情对象的困境是否巨大,同情对象是否有过错,是否与人的幸福有关。正因为同情的三种考量,同情者扩大了关注圈,把他者纳进繁荣计划,跨越了狭隘的自我,有利于社会正义的实现。而要实现这一跨越,还需要同情教育。因为经过教育的同情能超越尊严的狭隘,也能超越自发同情的弱点。同情教育的实现要从小抓起,应重视人文教育、多元文化教育的培养和人际传播的影响,避免恶心等不良情感的破坏。
【关键词】同情  同情教育  社会正义
【基金】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专项课题“‘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感认同的提升策略研究——以广州高校为例”(课题批准号:2017GZMZQN17);;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与主流意识形态建构研究”(项目编号:16JJD710016)阶段性研究成果
【所属期刊栏目】教育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