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用地指标的配置逻辑及其对住房市场的影响
2019-04-22分类号:F299.23
【部门】安徽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南京大学商学院
【摘要】本文致力于构建一个快速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的城市建设用地供给理论,并基于这一理论框架讨论中国"人口、土地和住房"的空间错配机制及其后果。制度背景分析表明:中国城市建设用地供给受制于从中央到地方的指标分配,依次包括了"总量指标的地区配给"和"区县指标的用途配置"两个阶段,住房市场因此受到多级政府指标配置行为的叠加影响。理论模型揭示了财政激励下区县政府对指标的用途配置逻辑以及城市化激励下省级政府对指标的地区配置逻辑。基于实证研究结果,房地产市场上上演的"中国故事"可概述为:逆人口集聚方向的城市建设用地指标地区配给模式,叠加偏向工业的用途配置模式,对居住用地供给和住房市场产生了显著的挤压效应,导致"人口、土地和住房"的空间错配。
【关键词】建设用地供给 资源配置 住房市场 财政激励 城市化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4ZDA023);; 安徽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AHSKY2016D41);; 安徽师范大学人才专项(2018XJJ07)的资助
【所属期刊栏目】经济研究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