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能力与农民工工资——来自“中国企业-劳动力匹配调查”的实证解释
2019-04-15分类号:H102;F323.6;F249.24
【部门】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
【摘要】语言人力资本在提升农民工工资水平、缩小农民工与城市工人的工资差距上具有重要作用。以现有文献就普通话对农民工工资影响效应的相关研究为基础,本文从语言能力角度出发,运用"中国企业-劳动力匹配调查"(CEES)数据,就普通话能力对农民工工资的影响效应进行实证检验。通过普通最小二乘(OLS)的基准回归发现,与普通话能力较低的农民工群体相比,普通话能力中等和较高的农民工群体在工资水平上分别高出19. 4%~21. 0%和30. 3%~34. 9%,这表明普通话能力对农民工工资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充分剔除选择性偏误的影响后,倾向得分匹配(PSM)的估计结果表明,普通话能力对农民工工资的影响满足相关性推断的统计要求。因此,相关建议为:国家政策应引导农民工在工作和生活中加强普通话的使用;在现有基础教育体系中,应加强在校学生尤其是农村青少年学生的普通话能力培养,重视普通话能力在人力资本积累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普通话能力 农民工工资 倾向得分匹配
【基金】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宏观经济整体和微观产品服务的质量‘双提高’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5JZD023);;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城市垃圾危机转化原理与方法研究”(项目编号:16ZDA045)
【所属期刊栏目】教育与经济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