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格孢菌SC-018培养工艺优化及其致病性研究
2019-04-15分类号:S451;S476.1
【部门】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辽宁科技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摘要】链格孢菌是一种丝状真菌,可以通过其菌丝产生的多种致病性毒素侵染植物组织,能够有效的用于防除水田杂草野慈姑。通过单因素试验对链格孢菌SC-018培养基中的碳源及氮源进行了筛选,得到其最适碳源为D-半乳糖,最适氮源为硝酸钠。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该菌培养温度及培养基初始pH值的最适范围。对D-半乳糖、硝酸钠、培养温度及初始pH值4因素进行响应面Box-Behnken实验,对链格孢菌SC-018的培养基中D-半乳糖、硝酸钠的含量及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培养基为马铃薯浸出液1000mL,D-半乳糖21.50g·L-1,硝酸钠3.15g·L-1,初始pH值7.81;培养温度25.94℃;通过对链格孢菌SC-018侵染水田杂草野慈姑的最适接种浓度、最佳作用时间的筛选,可得链格孢菌SC-018的孢子浓度每毫升大于1.00×105个时,便会对野慈姑植株表现出明显的致病性,且孢子浓度每毫升为2.0×106个时,作用效果最佳;接种1~2叶期的野慈姑作用效果明显优于其他时期;通过考察环境因子对链格孢菌SC-018致病性的影响可知,该菌成功侵染野慈姑并致其发病的最佳温度为25~28℃,光照条件为10h光照/14h黑暗交替,结露时间大于48h则可引起90%以上的接种野慈姑死亡。
【关键词】链格孢菌 碳源 氮源 野慈姑 响应面Box-Behnken实验 温室侵染试验
【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项目(2017YFD0201300)
【所属期刊栏目】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