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彭州地区养殖虹鳟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病毒的分离、鉴定及病理学观察
2019-04-09分类号:S943
【部门】四川农业大学鱼病研究中心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疫病与人类健康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成都市农林科学院
【摘要】近期,四川省成都彭州市某虹鳟养殖场暴发流行疾病,导致养殖虹鳟死亡率高达90%。现场采样观察发现患病鱼主要症状为背部发黑,鳔壁、腹膜严重出血,心包积液,空肠、空胃和显著肠炎。同时对病鱼进行细菌学与组织病理学检测,细菌学检查结果为阴性,病理学观察发现脾脏有典型凝固性坏死,肝脏组织广泛变性、坏死,肠道黏膜下层水肿,肠上皮充血及上皮细胞脱落坏死,脑膜和心外膜水肿。将病鱼的脾组织研磨过滤除菌后,腹腔注射60尾健康虹鳟,注射组均表现为急性死亡(累计死亡率达85%),试验鱼出现与自然发病鱼相同的症状而对照组无异常。取病鱼的脾脏组织研磨过滤后接种胖头鲤细胞(fathead minnow cell,FHM),细胞感染3 d后出现典型的细胞病变效应(CPE)。针对编码IHNV糖蛋白(Glycoprotein,G)基因进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显示,患病鱼、人工感染病鱼和病变细胞均为IHNV阳性,扩增序列与IHNV糖蛋白基因同源性为98.2%。对该病毒分离株的G基因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该分离株与亚洲分离株聚为一簇,属于JRt基因型。
【关键词】虹鳟 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病毒 病理形态学 分离鉴定 系统发育分析
【基金】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项目(IRT0848);; 成都市农林科学院科研创新项目(2017-Y2500W-16)~~
【所属期刊栏目】水产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