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地区农村能源消费特征及影响因素
2019-03-25分类号:F323.214
【部门】贵州师范大学喀斯特研究院 国家喀斯特石漠化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摘要】[目的]喀斯特农村地区低值粗放的能源利用方式对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产生强烈胁迫,薪柴过度使用造成植被破坏,从而加剧土壤侵蚀,成为诱发石漠化的主要因素之一。明确不同喀斯特地区农村能源消费特征及影响因素以促进能源结构优化是喀斯特生态系统恢复的重要措施,也是社会—生态研究领域的一大议题。[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调查喀斯特峡谷、高原山地和槽谷3种不同地貌类型的石漠化治理示范区的能源结构特征与消费现状,利用Tobit和Logit模型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1)喀斯特地区用能结构单一,电力使用率达99. 31%,但对薪柴的替代进程缓慢,薪柴使用率仍高达83. 10%,其他能源使用率均不足50%,不同地貌区能源结构差异显著。(2)喀斯特地区农村能源消费量整体偏低且以薪柴消费为主导,人均能源消费量仅占全国人均消费量的40. 32%,薪柴消费量占总能耗的50. 69%,其余能源均不足20%,不同地貌区能源消费差异明显。(3)家庭人口数量、年纯收入、养殖牲畜数量、耕地面积、煤矿以及政策对喀斯特地区农村能源的消费具有显著影响,能源政策可以有效促进新能源使用。[结论]针对喀斯特峡谷区、高原山地区和槽谷区依次提出能源服务配套型、金融贷款合作型和企业入驻引资型3种模式建议,对优化喀斯特地区能源结构、保障石漠化治理成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农村能源 喀斯特 石漠化 消费结构 影响因素 Tobit模型
【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喀斯特高原峡谷石漠化综合治理与生态产业规模经营技术与示范”(2016YFC0502603);; 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生物质能消费足迹承载力研究”(黔科合LH [2017] 7365);; 贵州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贵州省熊康宁喀斯特环境研究生导师工作室建设”(黔教研合GZS字[2016] 04号);; 贵州师范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喀斯特石漠化山区农村能源结构生态经济耦合特征与优化”(0514168)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