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乡村振兴视野下中国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变迁及未来治理——基于“社会结构—精神方式”分析路径

2019-03-23分类号:G249.2

【作者】鲁小亚  刘金海  
【部门】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  
【摘要】研究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变迁是乡村治理研究的重要议题,也是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本文借助马克思"社会结构—精神方式"的理论框架发现,中国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大致经历了一个一体化、再一体化到多样化的演变过程,其决定性因素是家族、国家与个体的互动关系。现阶段农民精神文化生活进入了转折期,其特征为内容多样化、表现常态化,关系复杂化、交互矛盾化,传统性有余、现代性不足,被动性为主、解离化明显,现实性较强、意识形态弱化。新时代乡村振兴之文化振兴的方向在于维护农民思想观念多样化基础上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传承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塑造具有现代文明的公民意识、建立以农民为参与主体的、惠及民众需要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强化农村党团体系的文化组织能力。
【关键词】农民精神文化  社会结构  互动逻辑  决定因素  乡村振兴
【基金】
【所属期刊栏目】农业经济问题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