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信用评级机构是否存在“顺周期”行为?
2019-03-20分类号:F832.51
【部门】商丘师范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信用评级制度旨在为投资者提供真实有效的信息,改善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从而提升市场的交易效率,但评级的真实性在"发行人"付费模式下有待商榷。基于2010-2017年的信用债券交易数据,本文对信用评级机构的评级结果进行检验,发现信用评级机构在对发行人评定评级时存在"顺周期"行为,即经济繁荣时期评级机构具有高估主体评级的正向"冲动",这一行为在对国有企业、处于高速增长时期的主体以及高偿债能力企业中更为明显;评级市场寡头竞争以及低评级主体的"评级购买"行为,或是推动评级机构高估评级的重要因素。因此,保证信用评级的真实性的关键在于消除评级机构的激励扭曲机制,提升综合信誉机制对评级机构行为的约束,增加评级透明度。
【关键词】信用评级机构 顺周期 评级高估 评级购买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项目编号:17BJL056;; 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资助项目,项目编号:19IRTSTHN016
【所属期刊栏目】商业研究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