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保险体制改革的历史演进与阻力分析——基于中国的经验事实
2019-03-15分类号:F842.67
【部门】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本文从历史演变视角对中国养老保险体制的发展历程及其改革阻力作了系统梳理和点评。研究发现,中国的养老保险体制改革大致经历了初创期、暂停冻结期、恢复重建期、筹资模式调整和缴费激励机制建设期以及新的改革探索期等五个时期,虽然历次改革的重点在不断变化,先后聚焦于对统筹层次、覆盖面、账户结构以及政策统一性等养老参数的调整,但目标始终没有偏离提高养老保险体系的财政可持续性和养老福利分配的公平性。当前,面对老龄化、市场化、城市化以及对外开放扩大化等诸多因素交互冲击的复杂环境,养老保险体制改革的阻力越来越大,主要表现在扩大覆盖面、提高统筹层次、并轨不同所有制单位的养老政策、延迟退休以及缩小不同群体之间的差异上。历史经验表明,要减轻改革阻力,就得遵循"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采用"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中人新办法加补贴"的策略,真正做到公平、有效地落实各项政策措施。
【关键词】养老保险 养老改革 养老金亏空 延迟退休 养老保险制度并轨
【基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立项课题一般项目“延迟退休的群体偏好与策略研究”(批准号:17NDJC213YB);;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人口流动与养老保险的可携带性研究——基于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视角”(批准号:17YJCZH277)阶段性成果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经济史研究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