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效用视角审视人工树洞的研究与设计
2019-03-15分类号:Q958
【部门】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 上海交通大学制冷与低温工程研究所 德国斯图加特大学航空航天热力学研究所
【摘要】巢箱作为人工树洞在世界各地广泛应用已经超过百年,但巢箱内温度与耐用寿命等原因导致实际效用较差。未来的人工树洞设计应更接近天然树洞,使用弧形外表构造以均匀获得太阳辐射并减小风阻;使用模块化部件以适应不同招引物种对不同功能部件的需求;使用高强度、非亲水性、防紫外线的耐候性防火材料做外壳;使用低导热系数的可塑性轻质材料做人工树洞的内芯。使用能够补偿树干径向变化固定方式,增设顶部防撞设施以减轻落枝破坏;尝试使用活体攀援类植物做固定材料以增加附着寿命;使用非损伤性固定方式来连接人工树洞与载体;设计摩擦力大的背板结构,从增加与附着物连接部位摩擦的角度来减轻附着设备的受力,进而延长使用寿命。使用太阳能供电的微加热装置,便于提高越冬巢的热效用;加装移动通讯信号接收器和相应程序,可使用远程遥控来控制巢箱表面颜色或太阳反射及通风口,以满足目标物种在不同季节的热生理需求。新的设计通过疲劳测试与耐候性测试后再投入野外使用,并根据回馈的野外持续监测数据来进一步修正各类影响因素的设计;综合运用流体力学、材料学、建筑环境学、设计艺术学原理和知识不断完善人工树洞的设计。
【关键词】人工树洞 巢箱 效用 设计要素 野生动物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L1322010)
【所属期刊栏目】林业科学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