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氏刺棘虫感染对洄游型刀鲚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2019-03-12分类号:S943
【部门】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长江下游渔业资源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
【摘要】于2017年洄游汛期内采集刀鲚(Coilianasus)样本,解剖后选取6尾感染陈氏刺棘虫(Acanthosentischeni)的刀鲚样本作为感染组,同时选取6尾未感染刀鲚作为对照组,采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陈氏刺棘虫感染对刀鲚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共鉴定出23个细菌门,其中对照组包含22个门,感染组鉴定出18个门,其中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只在感染组刀鲚中检测到;两组刀鲚肠道中主要的微生物类群均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软壁菌门(Tenericutes),且相对丰度总量均高于85%;感染组中厚壁菌门、梭杆菌门(Fusobacteria)和纤维杆菌门(Fibrobacteres)平均含量高于对照组,其余菌门相对丰度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均呈下降趋势,但两组间微生物组成比例没有显著差异(P>0.05)。此外,在已明确的130个科中,厚壁菌门中的梭菌科(Clostridiaceae)、消化链球菌科(Peptostreptococcaceae)、乳杆菌科(Lactobacillaceae)和变形菌门中的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紫单胞菌科(Porphyromonadaceae)和毛螺菌科(Lachnospiraceae)中的Eisenbergiella丰富度在感染组刀鲚肠道中显著更高(P0.05)。虽然陈氏刺棘虫感染对肠道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影响不显著,但是在特定微生物物种的组成上存在显著差异。
【关键词】刀鲚 陈氏刺棘虫 16S rDNA 肠道微生物
【基金】农业财政专项“长江下游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CJDC-2017-22);; 农业部物种资源保护项目(专项捕捞品种资源调查及分析);; 长江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系统水生生物与渔业环境监测重点站(下游站)监测项目(JJ[2017]-010)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水产科学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