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江县村域“三生用地”的利用结构与空间格局
2019-02-28分类号:F301.24
【部门】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旅游与资源环境学院
【摘要】【目的】探明印江县村域"三生用地"不同功能用地的结构和空间分布规律,为区域国土空间结构与功能的优化提供决策依据。【方法】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之一的印江县351个村为解析尺度,按生态、生产和生活用地功能划分土地类型,运用计量地理学和GIS方法,计算"三生用地"多样性、优势度、组合数和组合类型、利用程度和区位度等指标,分析"三生用地"的结构和空间特征。【结果】①印江县村域"三生用地"多样化指数为0.81,多样性程度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优势度指数为0.58,优势度总体呈中等偏下的状态。②"三生用地"组合类型集中在生态-生产生态双重组合类型、生产生态-生态的双重组合类型和生态单一类型。③"三生用地"利用程度为231,利用程度总体水平较高。④村域"三生用地"类型的区位差异明显,东部、南部地区生态用地区位优势突出,北部、西北部和中部地区生产生态用地区位优势突出,西部地区生活生态用地区位优势突出。【结论】对土地利用进行"三生用地"分类,运用计量地理模型及多样性、优势度、组合数与组合类型、利用程度和区位度5种指标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不同功能用地的结构和空间特征。
【关键词】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三生用地 结构分析 空间格局 印江 贵州
【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C05023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61045);; 贵州省科技专项重大项目[黔科合重大专项字(2012)6015];; 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黔科合LH字(2016)7202);; 贵州省教育厅创新群体重大研究项目([黔教合2016(054)]
【所属期刊栏目】西南农业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