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乡村公共空间的公共性困境及其重塑

2019-02-28分类号:D422.6

【作者】张诚  刘祖云  
【部门】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摘要】公共性是乡村公共空间的核心属性,是维持其生存和发展的支撑条件,也是未来乡村公共空间发展的重要原则和方向。乡村公共空间的公共性体现在可达性高的公共场所、合作参与的集体行动、多元包容的空间理念、混杂复合的社会功能和公益共享的价值追求等五个方面。但处于转型期的乡村,乡村公共空间的发展面临着可达性不足、公共参与的缺失、空间发展理念的迷失、社会功能的弱化以及公共议题的失语等公共性困境,给社会整合和乡村治理带来负面影响。在乡村振兴的新时代背景下,需要从共建、共治、共享三个方面共同推进,重塑乡村公共空间公共性。
【关键词】乡村公共空间  公共性  共建共治共享  乡村治理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乡村振兴战略的技术支持研究”(18YJA630069);; 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乡村振兴战略下公共空间建构的逻辑、模式与路径”(KYCX18_0726)
【所属期刊栏目】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