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从“个体人”到“公共人”——论道德教育如何培育人的公共品格

2019-02-20分类号:G41

【作者】叶飞  
【部门】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  
【摘要】现代生活和现代教育在强化人的主体意识与自由个性的同时,也在不断削弱个体与他者、个体与共同体的紧密联结,加剧了学校教育中的竞争性个人主义、占有式学习方式,从而导致了孤独化、分裂化的"个体人"的产生。显然,"个体人"不是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社会所需要的人格形态,而具有公共理性精神以及公共德性品质的"公共人"才是民主法治社会所需。因此,道德教育有必要承担起培育"公共人"的教育使命,在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全人格发展的同时,推动民主法治社会的建设。基于此,道德教育应开展公共理性的教育、公共价值的教育、公共精神的教育以及公共行动的教育,对人作为一种"公共存在"做出教育回应,实现"公共人"的培育。
【关键词】个体人  公共人  公共品格  道德教育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道德教育与‘公共人’的培育研究”(批准号:BEA17010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所属期刊栏目】教育科学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