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视角下长江经济带土地利用碳排放的空间分异
2019-02-15分类号:X24;F205
【部门】浙江工商大学土地资源管理系
【摘要】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对象,基于2000—2015年间四期Landsat TM影像解译数据,通过构建碳排放模型,从经济贡献力、生态承载力及二者的耦合关系探讨了土地利用碳排放的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①2000—2015年长江经济带土地利用碳排放量区域差异显著,各地级市碳排放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且从上游地区到下游地区增长量逐渐增大。②长江经济带土地利用碳排放总体呈现正相关性,全局空间自相关Moran′s I值先增大后减小,碳排放强度空间正相关性增强,集聚状态显著,异质性空间单元增加。局部空间自相关显示高值集聚中心位于下游沿海地区,低值集聚中心主要分布在上游及中游地区,低值孤立点和高值孤立点分别分布在中游及中下游地区。③长江经济带碳排放经济贡献系数呈现东高西低的特征,生态承载系数东高西低、中间最低,两者均有不同程度上升,且耦合协调度上游差异较小,中游及下游地区差异相对较大。④为更好地实现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推动土地利用方式向低碳集约方向转变,可以分区域进行低碳土地利用的调控。
【关键词】碳排放 低碳 土地利用 生态承载力 耦合协调度 长江经济带 全球气候变化
【基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19NDJC015Z、18NDJC196YB);;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871181);;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18YJA630136)
【所属期刊栏目】经济地理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