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脱实向虚”倾向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基于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产业关联的视角
2019-02-15分类号:F124
【部门】南开大学虚拟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
【摘要】"脱实向虚"是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首先运用虚拟经济理论,分析了中国经济"脱实向虚"的内在机理,认为经济的"脱实向虚"是以虚拟经济自我循环为运行基础、由生产职能向非生产职能转化的资本的价值化积累路径;其次,通过构建"虚拟经济—实体经济"三部门投入产出模型,依据"纯产品"原理,剥离了虚拟经济中的实体经济和实体经济中的虚拟经济;再次,运用结构分解方法(SDA)实证检验了我国经济"脱实向虚"的倾向。结论表明:(1)总体上,我国虚拟经济规模小于实体经济,但其自我循环规模的扩张速度高于实体经济;(2)趋势上,经济过度虚拟化导致的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正是我国经济出现"脱实向虚"倾向的重要诱因和时间起点;(3)结构上,虚拟经济对以制造业为主的第I类实体经济的服务能力趋弱,尤其是低端制造业;虚拟经济与以服务业为主的第Ⅱ类实体经济总体呈良性互动,说明中国经济"脱实向虚"倾向呈现结构性特征;最后,提出了纠正"脱实向虚"不良倾向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虚拟经济 自我循环 脱实向虚 投入产出 结构分解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发展实体经济的战略、政策和制度研究——基于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数量关系的视角”(批准号:13&ZD018)阶段性成果之一
【所属期刊栏目】上海经济研究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