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震区生态治理初期植物、土壤的养分含量及叶片化学计量特征

2019-02-15分类号:Q948

【作者】吴建召  崔羽  贺静雯  刘颖  李键  林勇明  王道杰  吴承祯  
【部门】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福建省高校森林生态系统过程与经营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武夷学院生态与资源工程学院  
【摘要】【目的】在我国西南强地震影响区生态恢复重建的背景下,探明植被覆盖率、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生物量变化与6种主要矿物质元素含量和植物C、N、P化学计量特征,有助于深入认识地震灾区植被恢复的动态过程。【方法】以汶川地震重灾区典型区汶川县威州镇(干旱河谷气候)和绵竹市汉旺镇(亚热带季风性气候)的受损治理样地与未受损样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两种气候区受损治理区(Destroyed and treated area,DTA)和未受损区(Undestroyed area,UA)的植被恢复特征和植物不同器官主要元素含量及其化学计量特征。【结果】(1)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的植被恢复率(65. 74%)高于干旱河谷气候区(50. 68%),其中干旱河谷气候区和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区DTA的变异系数分别40. 44%和23. 06%,高于未受损区的14. 49%和8. 62%;(2)植物不同器官生物量仅茎在两个气候区DTA和UA间表现显著差异(P K> Ca> Mg> P> Na;(4)通过叶片氮磷比(N∶P)发现,干旱河谷气候DTA和UA主要受P限制,而亚热带季风性气候DTA和UA主要受N限制。【结论】通过上述研究说明,气候可能是影响植被恢复的主导因子,应充分考虑影响植被和土壤恢复的限制养分因子。研究结果可为我国西南地震灾区的生态功能恢复与重建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地震灾区  生态恢复  植被  矿物质元素  化学计量比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90434);; 福建农林大学杰出青年科研人才计划项目(xjq2017016);福建农林大学科技创新专项基金项目(CXZX2017111、CXZX2017283)
【所属期刊栏目】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