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云南切梢小蠹雌成虫卵巢发育程度的分级研究

2019-02-15分类号:S763.38

【作者】刘金林  赵宁  杨斌  李宗波  
【部门】西南林业大学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学院云南省森林灾害预警与控制重点实验室  西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摘要】[目的]探究卵巢发育与环境温度在云南切梢小蠹生殖和种群繁衍中的作用,进而加深对其种群数量动态和成灾机制的认识。[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于2014年12月—2016年1月解剖正在云南松枝梢内取食的云南切梢小蠹雌成虫。[结果]云南切梢小蠹雌成虫卵巢位于第4腹节消化道侧下方,由1对卵巢、2根短侧输卵管、1根中输卵管、受精囊和附腺构成;卵巢包括四根管状的卵巢管,每个卵巢管前端延伸出端丝并集合成悬带,附着于体壁或脂肪体上。根据卵巢发育形态特征的变化,分为透明期(I级)、延伸期(Ⅱ级)、卵黄沉积前期(Ⅲ级)、卵黄沉积期(Ⅳ级)、产卵期(Ⅴ级)共5个等级,卵巢发育过程与蛀梢补充营养密切相关,每一级别可持续1~4月不等; I-Ⅳ级卵巢管长度增长较慢,Ⅴ级增长快速,而卵巢管宽度Ⅱ级和Ⅴ级增加快,卵巢面积呈幂指数级增长。结合环境温度和林间蛀干调查,发现云南切梢小蠹卵巢发育与温度呈正相关,而蛀干产卵与温度负相关。[结论]云南切梢小蠹雌成虫卵巢发育主要集中在Ⅲ~Ⅴ级,且温度影响该蠹虫的蛀梢和蛀干产卵,研究可为云南切梢小蠹产卵期的预测预报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云南切梢小蠹  卵巢形态  卵巢发育  分级标准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560213,31760210);; 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2011FZ139);; 云南省森林灾害预警与控制重点实验室项目(ZK150006);; 云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项目
【所属期刊栏目】林业科学研究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