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的采煤塌陷区生态恢复潜力研究——以徐州市为例
2019-02-15分类号:X171.4
【部门】中国矿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 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土木工程学院 天津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津南区国土资源分局
【摘要】采煤塌陷区是煤炭城市发展中的历史遗留问题地区,它影响城市空间格局、威胁城市生态系统,但其也是适宜城市生态用地建设的充足后备资源。以徐州市为例,采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以土地类型、距生态红线距离、植被覆盖、坡度、高程、交通作为阻力因子生成阻力面,模拟城市空间扩展和生态用地扩展竞合过程,确定采煤塌陷地适合恢复城市生态用地的后备空间,同时确定生态潜力等级。结果显示:徐州市采煤塌陷区有96.32km~2的土地适于恢复为城市生态用地,其中可作为高等级生态保障用地的范围主要分布在贾汪片区、董庄片区,在今后城市规划中应对这两个采煤塌陷区的生态建设给予高度关注。
【关键词】最小累积阻力模型 采煤塌陷区 生态恢复 徐州市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煤炭资源型城市绿色基础设施时空演变规律及其优化模型研究”(41671524);; 江苏省老工业基地资源利用与生态修复协同创新中心支持
【所属期刊栏目】现代城市研究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