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1990~2015年长江流域县域粮食生产与粮食安全时空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

2019-02-15分类号:F326.11

【作者】胡慧芝  王建力  王勇  龙晓泳  
【部门】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摘要】长江流域粮食生产与经济发展在全国均占据重要地位,研究近25年长江流域粮食生产与粮食安全时空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可为我国粮食安全及流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基于1990、1995、2000、2005、2010和2015年长江流域县域粮食产量、户籍人口数据、农业化肥使用量和粮食播种面积(740个区县),运用粮食变化指数、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重心转移模型和空间误差模型(SEM)研究其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 1990~2015年长江流域粮食产量总体呈增长趋势,东西差异显著,年均增长率为0. 5%,上中下游依次为0. 6%、0. 8%和-0. 7%;上游为劣势区,中游为优势增长区,下游为减弱区。(2)粮食产量冷点聚类一直分布在上游地区,聚类格局在2000年左右由西南边界的"L"型转变为西北倒"L"型;下游江淮地区与太湖平原的热点集聚在2000年后消失,且长期处于减产状态;人均粮食占有量与粮食产量时空格局演变呈较高的空间相似性,2000年为流域粮食生产与粮食安全格局发生变化的转折点。(3) 1990~2015年长江流域一般余粮县和重要余粮县重心呈现出"南下西移"态势,缺粮县和供需紧平衡县重心发生了"从南向北、从西向东"迁移变化。(4)粮食播种面积和农业化肥施用量对粮食生产均具显著性正向效益。
【关键词】长江流域  粮食产量  粮食安全  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  重心转移模型  空间误差模型(SEM)
【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cstc2018jcyjAX0456)
【所属期刊栏目】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