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贸易关键特征表现及成因分析
2019-02-05分类号:F752
【部门】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 芝加哥大学哈里斯公共政策学院
【摘要】研究目标:捕捉近期中国贸易发展的关键特征,并对其成因进行量化分析。研究方法:借助Solow(1958)的方法进行组内和组间效应分解,通过误差修正模型进行周期和结构性因素分析。研究发现:与2012~2014年的情形有所不同,在2014~2016年,在商品维度,出口增速下降主要受资本品等的组内效应影响,进口增速下滑则由大宗商品等的组内效应导致。在地区维度,进出口增速下降是由东部的组内效应主导。在贸易伙伴维度,出口增速下降的主因是欧盟、美国、东盟等的组内效应,进口增速下降则受欧盟、美国、韩国等的组内效应影响。在此基础上,我们利用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中国贸易失速的深层次特征,发现周期性而非结构性因素占据主导地位。研究创新:通过组内和组间效应分解,呈现不同贸易成分对贸易失速的贡献。借助误差修正模型,把握贸易失速的周期和结构性问题。研究价值:为贸易失速的应对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关键词】贸易失速 贸易分解 周期性因素 结构性因素
【基金】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1873037);;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3JJD790004、16JJD790010);; 复旦大学理论经济学I类高峰计划项目的资助
【所属期刊栏目】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