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文化遗产地“三产”融合度评价——以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为例
2019-01-28分类号:G127;F323
【部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 农业农村部国际交流服务中心
【摘要】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城乡经济差距日益拉大,农村衰落已成为城市化过程中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2015年中央政府提出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引起了众多学科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开展研究,但相关研究多以理论探讨为主。农业文化遗产地作为一个以遗产保护为前提的特殊农村地区,如何推动一二三产业(下称"三产")融合发展,如何量化"三产"融合度,研究尚待深入。基于对农业文化遗产特点、资源特征以及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要求等方面的分析,阐释了农业文化遗产地"三产"融合发展的概念和内涵,并构建了由产业融合度与劳动力融合度组成的农业文化遗产地"三产"融合度评价方法体系及具体核算方法。以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十大片区所在的8个乡镇为对象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产业融合度分项指数间越均衡则产业融合度越高;各乡镇分项指数和产业融合度的数值皆很小,有巨大的"三产"融合发展空间;新街镇一二三产业的劳动力融合度领先,其中第三产业贡献率最大;农业文化遗产地"三产"的产业融合与劳动力融合有较高的正相关性(r=0.67),显著水平在10%以下(P=0.069<0.1)。推动"三产"融合发展可以有效促进农民在本地就业,对于保护农业文化遗产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农业文化遗产 哈尼梯田 一二三产业融合 产业融合度 劳动力融合度
【基金】云南省红河州委托项目;; 农业部国际交流合作项目;; 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CAAS-ASTIP-IAED-2018-06)
【所属期刊栏目】自然资源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