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热河谷旱季3种典型植被恢复树种光合生理特征
2019-01-28分类号:S718.43
【部门】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区生态农业研究所
【摘要】【目的】本文探索了干热河谷典型造林树种的光合特性。【方法】采用LI-6400光合测量系统测定、比较研究了辣木(Morin-ga oleifera)、银合欢(Leucaena leucocephala)和罗望子(Tamarindus indica)叶片主要光合参数随有效光合辐射的变化特征,探讨3树种的蒸腾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特征差异。【结果】3种树种的Pn和Gs对PAR变化表现出不同的响应规律;弱光条件下(PAR 银合欢>罗望子;辣木和银合欢具有较高的光饱和点,而银合欢和罗望子光补偿点较低; 3树种表观量子效率(AQY)总体上处在正常范围内,但辣木和银合欢AQY显著高于罗望子(P 罗望子>银合欢。【结论】考虑到干热河谷区银合欢高蒸腾、低水分利用效率特征以及其潜在的入侵植物危害属性,今后干热河谷植被恢复物种筛选应谨慎选择银合欢。
【关键词】辣木 罗望子 银合欢 光合作用 水分利用效率
【基金】国家木薯产业技术体系楚雄辣木综合试验站专项资金(CARS-11-YNJJ);; 2017年农业部物种品种资源保护(热带作物)项目(151721301354051702);; 南亚热作专项“辣木矮化密植集约化栽培技术示范与推广”(151721301064071701)
【所属期刊栏目】西南农业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