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丘陵区新增耕地质量空间特征研究——以江西省宜春市为例
2019-01-25分类号:F323.211
【部门】江西农业大学鄱阳湖流域农业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国土资源与环境学院 江西省土地开发中心
【摘要】[目的]粮食安全的根本是在耕地,关键在于耕地质量。目前新增耕地主要源于土地开发项目、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土地复垦项目等,这些新增耕地需要对其开展耕地质量等别评定工作,了解新增耕地的质量状况,分析其空间特征,这对落实国家耕地保护制度、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等具有重要作用。[方法]文章以南方典型丘陵区域——江西省宜春市作为研究区域,在新增耕地质量评价的基础上,运用地统计学、景观生态学、Arcgis空间分析技术和典型相关分析方法,研究宜春市新增耕地质量的空间特征,掌握耕地质量等别的分布规律,了解耕地质量的影响因素,为制定合理的耕地资源利用与保护政策提供依据。[结果](1) Moran’s I值结果表明宜春市2014年新增耕地利用质量在空间分布上的空间自相关性最强,而耕地自然质量空间自相关性最弱。(2)景观破碎度指数结果表明优、高等别的新增耕地质量破碎度大于中、低等别的;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新增耕地质量多样性指数比较大;优势度指数结果表明新增耕地质量等别优势度指数比较小,与多样性指数结果相呼应;均匀度指数结果表明,新增耕地质量等别均匀度指数相差不大,新增耕地质量等别比较均匀。(3)质心结果表明2013—2014年间宜春市新增耕地质量的格局整体上是向西南方向变化。[结论]宜春市新增耕地质量不高;新增耕地的利用水平差异性较小,自然本底状况差异较大;新增耕地质量等别类型多,各质量等别类型耕地均有增加,耕地质量参差不齐,较高等地的新增耕地相对低等地而言更破碎化;新增耕地的开发格局向着西南方向移动;该研究为南方丘陵区的新增耕地保护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新增耕地 耕地质量 空间特征 分布规律 宜春市
【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双季稻肥料高效利用与精准施用技术研究”(2017YFD0301603)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