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太平洋柔鱼角质颚形态及生长年间差异
2019-01-24分类号:S917.4
【部门】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 农业农村部大洋渔业开发重点实验室 大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国家远洋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青岛国家海洋科学技术实验室海洋渔业科学与食物产出过程功能实验室
【摘要】根据2010年、2015年和2016年在北太平洋海域所采集的柔鱼样本,分析其胴长、体质量及角质颚形态的年间差异和性别差异,并计算角质颚的月平均生长率,结合不同年份各月索饵场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和叶绿素a浓度(chlorophyll a,Chl.a)的分布,研究环境对角质颚形态和生长的影响。研究发现,3年的个体胴长和体质量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2016年的个体和角质颚的形态值最大,2015年的个体和角质颚形态值最小。不同年份间角质颚的各项参数均存在显著差异(P0.7 mg/m~3)所占比例较高;2016年由于适宜的SST和适宜的Chl.a,使得其个体有着形态较大的角质颚,同时个体也相对较大。不同年份间角质颚形态存在一定的差异,同时8—9月的SST和Chl.a的变化是影响该年度个体角质颚形态的主要因素之一。
【关键词】柔鱼 北太平洋 角质颚 生长差异 海洋环境
【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9YFD09014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876141);; 农业农村部外海渔业开发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LOF 2018-02)
【所属期刊栏目】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