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幼树阶段杉木不同无性系生长与形态性状分析

2019-01-22分类号:S791.27

【作者】孙云  李鑫  李勇  叶代全  施季森  边黎明  
【部门】南京林业大学南方现代林业协同创新中心  南京林业大学林木遗传与生物技术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福建省洋口国有林场  
【摘要】杉木是我国南方最重要的造林树种之一,在木材安全重大战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株型是决定杉木产量的核心要素,掌握理想株型的性状组成对提高杉木产量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对来自福建省洋口国有林场的14个杉木组培无性系造林后3 a内生长量和造林后第2年的形态指标进行比较与分析,研究试验林分郁闭前幼树阶段的形态与和生长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为杉木理想型无性系的选择和不同株型的定向培育方法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造林后1至3年林分树高的平均值分别为1.00、2.52和3.87 m,第3年的胸径平均值为4.76 cm,无性系的树高生长变异系数随着生长时间的增长呈下降的趋势,不同无性系的生长量之间存在极显著的差异;其中除020在高生长上优势明显外,054、061、063和023在3 a内的树高和胸径生长均具有较大的优势。2)造林后第2年坐生密度、冠幅、枝盘数、当年生节间距离、一级侧枝数和年盘二级分枝数的平均值分别为63.58片、176.1 cm、6.11、21.76 cm、21.02和19.88,且不同无性系之间存在极显著的差异;说明杉木株型之间的差异较大。3)通过聚类分析将无性系063、054及061归为浓密型杉木,无性系047、148、023及049归为稀疏型。4)生长与形态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浓密型杉木的生长量更大,根据以上的分析初步认定,在生长初期,杉木的理想株型具有枝条浓密和冠幅宽大的特点。
【关键词】杉木  无性系  形态特征  生长性状  理想株型  福建省顺昌县
【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重大项目(15KJA220002);; 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SJCX17_0258);; 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项目(闽林科[2016]3号);;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APD)
【所属期刊栏目】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