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北石漠化区不同植被类型土壤C、N、P的化学计量特征
2019-01-21分类号:S714.2
【部门】湘西自治州林业科学研究所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林学院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实验室
【摘要】探讨湘西北石漠化区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和灌木丛4种典型植被类型各土层土壤有机C、全N和全P及其土壤化学计量特征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4种植被类型土壤有机C、全N和全P的含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加深而下降,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有机C和全P均表现为: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灌木丛。2)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0~20 cm土壤有机C比灌木丛分别高出了158.98%和64.87%;土壤全N和全P含量的变异系数较小,仅为0.26和0.21,属弱变异,在4中植被类型和不同土层间,其值比较稳定。3)不同植被类型土壤C/N和C/P均表现为: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灌木丛>针叶林,其中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0~20cm土壤C/N显著高于针叶林和灌木丛,分别高出了132.98%和92.72%;土壤C/P和N/P的值较稳定,变异幅度较小,变异系数仅为0.23和0.25,属弱变异。4)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有机C和全P与土壤化学计量比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土壤C/N与有机C和全P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C/P与土壤有机C具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N/P与土壤有机C和全P具有显著负相关关系。5)主成分分析表明,阔叶林对土壤有机C、全N和全P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影响最为显著。
【关键词】植被类型 阔叶林 针阔混交林 针叶林 土壤元素 土壤化学计量特征 石漠化地区 湘西北
【基金】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项目“桤木人工林生态系统可持续经营技术推广(XT-14);; 湖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闽楠人工林土壤DOM动态及其对凋落物分解的响应机制”(17A226)
【所属期刊栏目】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