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山自然保护区景观尺度美学质量时空变化特征探析
2019-01-21分类号:S718.5
【部门】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科技信息研究所 浙江农林大学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摘要】通过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0年间的森林景观格局变化分析,对保护区美学质量动态变化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保护区由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竹林、水域和其它等6类景观类型组成。阔叶林为优势景观,面积比例维持在80%以上,是形成保护区优美景色的最主要因素。而且该景观类型斑块破碎度低,结合度和聚集度高,具有宏观美。2)常绿阔叶林的面积比例逐年下降,平均斑块面积、结合度和聚集度也随之降低;而落叶阔叶林各指标变化与之相反,并在2004年开始超过了常绿阔叶林成为主导景观类型,丰富了保护区的季相变化,显著提升了秋季美景度。3)竹林面积扩张了近3倍,但是斑块破碎度较高,没有形成壮阔的竹海景观,而且极易入侵阔叶林,造成阔叶林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美景度的下降,所以采取人为砍伐对其扩张进行了控制。4)景区道路、旅游基础设施、农家乐等面积增长了50%,由于缺少专业的设计和统一规划,建筑物景观与当地的森林景观没有形成很好的融合,美学质量不高。
【关键词】森林文化 森林旅游 美景度 景观格局 景观类型
【基金】林业软科学研究项目“中国森林资源核算及绿色发展研究”(2016-R21);;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LQ17C160004)
【所属期刊栏目】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