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热带海岸沙地不同林分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及影响因素
2019-01-21分类号:S714.3
【部门】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 福建省林业调查规划院 福建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 泉州市惠安县气象局
【摘要】以福建省东山县海岸沙地4种人工林分(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卷荚相思Acacia crassicarpa、湿地松Pinus elliottii、尾巨桉Eucalyptus grandis×E. urophylla及天然次生林Secondary Forest)为研究对象,采用Biolog-eco微平板法研究了南亚热带海岸沙地表层(0~10 cm)土壤微生物碳源代谢活性及多样性特征,分析了不同树种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土壤理化性质影响的差异及相关性。结表果明:1)不同林分对土理化性质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P <0.05),与人工林分相比,天然次生林土壤有效磷、全碳、速效钾含量及阳离子交换量均较高,而4种人工林分之间差异不明显;2)主成分分析(PCA)表明,与人工林分相比,天然次生林有较独特的碳源利用方式和较高的活性;碳水化合物类、氨基酸类、胺类是滨海沙土微生物利用的主要碳源;3)土壤微生物功能指数与土壤pH、有效磷、有机碳含量显著正相关,较低的有机碳、有效磷含量可能是限制滨海沙土微生物功能发挥的关键制约因素。4)在防护林更新改造过程中可通过套种乡土阔叶树种、增施磷肥等措施,调节土壤pH值,提高土壤有机碳及有效磷含量,增强土壤微生物活性,从而促进沙土质量的持续改良。
【关键词】木麻黄 卷荚相思 湿地松 尾巨桉 人工林 滨海风沙土 土壤微生物 功能多样性 福建省东山县
【基金】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特色树种人工林林分质量精准提升技术研发与应用”(2018NZ0001-1);; 福建省属公益类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专项“滨海沙地造林树种转换对土壤碳循环的影响”(2014R1011-7);; 福建省森林培育与林产品加工利用重点实验室、福建省木麻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同资助
【所属期刊栏目】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