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通胀惯性特征、惯性来源变化与放大效应
2019-01-18分类号:F822.5;F426.82
【部门】广州大学经济与统计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摘要】食品通胀的惯性和预期特征直接影响货币政策调控的效果。基于1994年6月—2015年12月的月度数据,本文利用AR模型、TAR模型等实证分析了中国食品通胀的惯性特征、结构变化和放大效应。研究发现,中国食品通胀惯性大于非食品通胀惯性,是通胀惯性的主要来源;随着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和竞价交易一揽子政策的实施,食品通胀惯性来源发生了结构变化,从原来的粮食转为粮食与生猪并重;同时发现,食品通胀惯性在高区制大于低区制,而且不同区制下食品通胀均有放大效应。为此货币政策在应对食品通胀时,应同时关注粮食价格和生猪价格的变动,且应区分不同区制下的食品通胀惯性,重视食品通胀引发的通胀预期。
【关键词】食品通胀 通胀惯性 结构变化 放大效应
【基金】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中国农产品价格改革:基本逻辑与政策选择”(项目编号:18XNI009)的研究成果
【所属期刊栏目】宏观经济研究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