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小绿叶蝉转录组Bt潜在受体分析
2019-01-18分类号:S435.711;S476
【部门】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摘要】Bt杀虫最重要的2个环节是原毒素在昆虫中肠的有效酶解和酶解后活性片段与中肠受体的特异性结合.在前期工作中已发现部分Bt毒素可被茶小绿叶蝉肠液有效酶解成相应活性片段.为进一步了解茶小绿叶蝉是否存在相应受体或受体是否能与毒素结合,从受体的角度展开研究.首先,分析前期获得的茶小绿叶蝉转录组数据,发现该虫存在大量ALP、APN和Cadherin潜在受体基因,筛选部分候选基因,通过RT-qPCR验证表达量差异,结果显示其与转录组数据一致;其次,通过表达分析数据中的FPKM值,筛选出这3类潜在受体基因中表达量高且在肠内外表达差异显著的基因,有8个ALP、7个APN、8个Cadherin;再次,通过构建NJ进化树对这23个候选基因种内同源性进行分析,为该虫的生物防治提供一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苏云金杆菌 潜在受体 茶小绿叶蝉 转录组分析
【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2017YFE0121700);; 福建农林大学科技创新专项基金(CXZX2017136、CXZX2017306);; 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18-G-70);; 福建农林大学生物农药与化学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Keylab2018-04);; 害虫绿色防控福建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
【所属期刊栏目】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