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设施影响经济增长及收入差距的机理研究——新结构经济学框架下分工视域的理论探究和跨国数据的实证检验
2019-01-17分类号:F283;F113
【部门】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将基础设施分为软基础设施和硬基础设施,从分工视域探析基础设施影响经济增长及收入差距的机理:在现代经济增长的初始阶段,需要一定的软基础设施促进技术创新并保证分工的形成,分工的演进则需要改善硬基础设施以扩大物理上的市场规模;随着经济增长,软基础设施和硬基础设施都需要不断完善,协同促进社会分工体系的优化发展和经济增长,实现可持续的内生经济增长;发展中国家由于技术创新的外生性,不仅在现代经济增长的初始阶段,而且在其经济赶超的全过程中,软基础设施的作用都比硬基础设施更为显著。基础设施的差异将导致经济增长的异质,进而产生收入差距;由于软基础设施的差异更加难以消除,软基础设施对收入差距的影响更为显著。基于139个国家和地区1996—2014年数据的实证分析结果较好地支持了上述理论分析:软基础设施具有更为显著的经济增长促进效应,OECD国家的软硬基础设施均显著促进经济增长,而非OECD国家只有软基础设施显著促进经济增长;基础设施差距越大则人均收入差距越大,非OECD国家软基础设施对收入差距的影响更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应更加重视软基础设施建设,但软基础设施的完善不能以西方价值体系为标准,而应基于国情以有效促进分工的形成和演进为标准。
【关键词】软基础设施 硬基础设施 内生经济增长 分工 自主创新 跨国收入差距 新结构经济学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6ZAD010);;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项目(16JJD790047)
【所属期刊栏目】西部论坛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