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行业公私合营后上海工业企业的定息及其用途研究
2019-01-15分类号:F129
【部门】上海交通大学校史博物馆
【摘要】1956年全行业公私合营高潮之后,与企业产权制度和企业治理结构变革相适应,公私合营企业的盈余分配也经历了一个从"四马分肥"到定息制度重建的过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一是按照"四马分肥"原则对公私合营企业历年盈余分配的了结;二是定息制度的推行和定息的发放。这就从本质上宣告了中国近代以来私有产权制度下企业原有盈余分配制度的终结。私营工商业者在领到这些资金之后,主要的用途有支付日常生活开支、储蓄、购买公债,以及成为改革开放之后私营工商业再度兴起的部分资本等。定息制度之建立,一方面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理论在实践中的不断丰富和发展,另一方面说明了中国私营工商业为中国经济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关键词】社会主义改造 公私合营 工业企业 盈余分配 上海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公私合营后中国企业制度变革研究(1949—1957)”(批准号:17FJL012)阶段性成果之一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经济史研究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