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改进水生态足迹的水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性评价——以中原城市群为例
2019-01-15分类号:X22;F127;TV213.4
【部门】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为探索水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协调关系,基于改进的水生态足迹模型,计算中原城市群2001~2016年水量生态足迹和水质生态足迹,从宏观和微观层面构建脱钩评价模型和协调度模型,对区域经济发展和水资源环境协调关系进行研究。研究表明:(1)中原城市群总体水生态足迹表现出波动增加趋势,农业水足迹在水量生态足迹中比重最大,超过50%;(2)地下水质生态足迹和地表水质生态足迹的比例约为4∶3,2001~2010年导致地表水质生态足迹面积最大的污染物是硝态氮,2011~2016年磷是最主要的污染物,而导致地下水质生态足迹的规律较为复杂,由多种污染物交替决定;(3) 2001~2016年,水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协调关系由弱脱钩的不协调和初级协调向强脱钩的中级协调转变,表明中原城市群经济发展和水资源环境的协调性在逐步增强;(4)中原城市群内部各城市水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在时间上表现出逐年增强的趋势,在空间上存在较高的相似性,中原城市群在协调度上的表现优于其在脱钩指数上的表现。
【关键词】水量生态足迹 水质生态足迹 脱钩 协调度 中原城市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303040);;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3YJC790142);; 中国博士后研究基金项目(2013M540268)
【所属期刊栏目】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