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非遗”后艺术民族志书写及其社会想象

2019-01-15分类号:G122

【作者】周园  杨秋月  
【部门】南京大学历史学院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  
【摘要】作为兼具文化与艺术双重属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经过"非遗"产生、申报、保护、发展等阶段后已然成为"他者""自我""社会"关系网中的资本,并以其独特的价值呈现在特定的社会空间中成为社会想象对象。"非遗"的艺术人类学研究主要是从历史溯源、社会评价、建构再造、共同体形成等维度进行把握和阐释,多维视角中对"非遗"的社会阐释与社会构想成为"非遗"民族志书写的社会集体视角即社会想象,这种多维度的社会思考与把握也是解决我国"非遗"保护问题的文化视角和学术参考,其民族志的书写社会多角度的想象与阐释通过文本化策略得以实现。
【关键词】非遗化  非遗之后  艺术民族志  书写  社会想象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命运共同体思想唯物史观基础研究”(17XKS024)阶段成果
【所属期刊栏目】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