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上移:农村垃圾城乡一体化治理及其非预期后果——基于山东省P县的调查
2019-01-05分类号:X705
【部门】山东女子学院社会与法学院
【摘要】伴随农村垃圾增量及其环境污染影响,农村垃圾城乡一体化治理成为东部发达地区治理农村垃圾的主导模式。这种垃圾治理模式是城乡一体化环境服务理念在乡村基层社区的地方化实践。它依托基层政府、物业公司与村庄三方合作机制,建构了"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垃圾处理系统,并以建设美丽乡村为目标指向,也带来了乡村环境责任感消失、城市垃圾增量及集中处理的环境非正义、乡村社会分化与权力重构等一系列非预期后果。避免农村垃圾城乡一体化治理非预期后果负面效应的关键,是提升社区农民环境参与能力和环保意识、加强垃圾治理模式的乡村生活环境切合度以及提升垃圾处理体系与垃圾处理基础设施建设的科学性。
【关键词】垃圾围村 垃圾上移 城乡环卫一体化 非预期后果 乡村环境切合度
【基金】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中国东部地区农村垃圾城乡一体化治理及其机制创新研究”(17YJC840032);;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山东省农村垃圾城乡一体化治理成效与问题研究”(16CSHJ18);; 山东女子学院高水平科研项目培育基金资助项目“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进程中‘垃圾围村’问题的社会学研究”(2018GSPGJ05)
【所属期刊栏目】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