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储蓄率的宏观经济时变效应及最优储蓄率——基于DSGE模型的理论模拟与SV-TVP-FAVAR模型的实证检验
2019-01-01分类号:F832.22
【部门】吉林大学商学院 吉林大学数量经济研究中心
【摘要】储蓄率具有宏观经济效应,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效应方向相反。本文首先基于DSGE模型模拟分析我国储蓄率的宏观经济效应,进一步通过扩展的索洛模型求解以经济稳态增长为目标的最优储蓄率,并运用SV-TVP-FAVAR模型比较分析实际储蓄率和最优储蓄率的宏观经济效应。结果表明:(1)我国实际储蓄率长期高于最优储蓄率,实际储蓄率存在帕累托改进;(2)实际储蓄率和最优储蓄率均具有宏观经济效应,效应维度和效应极值存在差异;(3)最优储蓄率为产出的帕累托最优,实际储蓄率为通货膨胀的帕累托最优,"储蓄率走廊"可能为宏观经济的帕累托最优。新常态下,高储蓄率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典型化"事实,中央银行可以考虑将"储蓄率走廊"系统纳入储蓄政策框架。
【关键词】最优储蓄率 DSGE模型 SV-TVP-FAVAR模型 时变效应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形成机理、趋势性特征及经济政策取向研究”(15AZD&0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增长的趋势性与收敛性研究”(71873042),项目负责人:付一婷
【所属期刊栏目】经济问题探索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