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小城镇聚落形态的测定及其规律
2018-12-26分类号:F299.21
【部门】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摘要】聚落形态研究是城乡规划的基础研究,是科学制定城乡规划和管理政策的前提工作。当前学术界对于小城镇聚落形态的研究存在缺乏一手调查、定量测定不足、尚无全国层面系统分析等问题。采用全国121个镇的一手调研数据,应用聚落地理学理论,从土地利用、空间肌理、建筑形式等三个方面,构建量化指标,对小城镇建成区的空间形态进行研究。研究发现:(1)镇区平均紧凑度要高于主要城市,紧凑度与其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倒S"规律;(2)街道格局受地形影响较大,平原地区小城镇线密度和面密度均较高;(3)土地利用整体空间分布存在较高不均衡性,呈现局部集聚状态,居住用地均衡程度要高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商业用地和工业用地;(4)土地利用平均混合度相对于城市和县城来说较低,镇区空间尺度越大、经济水平越高,则混合度越高;(5)镇区建设用地平均人口密度远低于全国城镇的整体水平,受地形影响,丘陵地区小城镇人口密度要高于平原和高原地区;(6)建筑以平房和二三层的楼房为主,受地形条件影响较大,多层建筑占比较大的镇主要是处于丘陵、山地的镇,建筑在功能安排上具有高度复合特征,空间邻近性和功能混合型居多。总之,我国小城镇聚落形态的特征呈现出显著的地理差异性和经济发展阶段性规律。
【关键词】聚落 聚落形态 空间形态 小城镇 聚落地理学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571147);; 北京建筑大学未来城市设计高精尖创新中心资助项目“创新驱动下的未来城乡空间形态及其城乡规划理论和方法研究”(udc2018010921)
【所属期刊栏目】城市发展研究
文献传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