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1104个农业综合开发县的调查数据

2018-12-25分类号:F324

【作者】陈凡  李俊杰  梁晨  赵勇智  王牧野  李建平  
【部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摘要】[目的]基于全国1 104个农业综合开发县7 734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调研数据,分析新型农业主体的经营状况,并依据科学、合理的原则选取指标,探析农业主体营业利润率的影响因素。[方法]文章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展开研究,其中,实证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结果]经过多年的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表现为3个特点。(1)资金实力较强,财务状况良好。就资本而言,涉农企业的注册资本均值1 944. 06万元,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出资额均值为402. 26万元,就经营利润而言,涉农企业的净利润均值为742. 09万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净利润均值为23. 31万元。(2)适度规模经营成效显著,带动能力较强。涉农企业的基地面积均值达1 050. 84hm~2,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面积均值为361. 61hm~2,符合适度规模经营的条件;农业企业带动农户均值为5 415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均值为904户。(3)市场导向明显,经营范围广泛。从销售的广度来看,涉及农林牧副渔业的各种农副产品,从销售的深度来看,包括初级农产品和精深加工的产品。(4)注重品牌建设,产品认证比例较高。获得级别认证的涉农企业、农民合作社比例分别为86. 31%、64%,包括国家级、省级、市级3个等级;就涉农企业而言,获得有机农产品认证、绿色农产品认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比例分别为:26. 90%、30. 64%、55. 84%;就农民专业合作社而言,获得有机农产品认证、绿色农产品认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比例分别为:16. 90%、23. 73%、52. 89%。[结论]通过实证分析可以得出:商标级别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营业利润率有正向作用,主体类别、资产负债率、级别认定、商标注册、产品认证、基地面积对主体的营业利润率有负向作用,管理认证及带动农户数对农业经营主体营业利润率的影响不显著,并分析了可能的原因。
【关键词】农业综合开发  产业化  农民专业合作社  涉农企业  经营状况
【基金】财政部农业研究专项资金“田园综合体——农业发展新路径研究”(2017-40)
【所属期刊栏目】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