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创新成果:“知识产权”精准扶贫的中国方略——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农业知识产权发展述评
2018-12-20分类号:F323
【部门】西南政法大学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农业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在农业知识产权创造方面,中国政府力推商标富农战略、激励育种创新、强化科技创新,为"知识产权+"精准扶贫工作积蓄了大量知识产权储备。在农业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中国通过制定《民法总则》明确地理标志的法律地位,修改《种子法》保护中国的种业与林业的安全稳定,修改专利法加大对农业专利的行政保护力度,修改《商标法》加大对侵权行为的打击措施,为"知识产权+"精准扶贫提供了保障。在农业知识产权运用方面,中国各级政府积极通过打通"产学研"的渠道,促进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物流"全方位的运营模式,让"知识产权+"精准扶贫工作落到实处,满足广大贫困人民对生活的美好期待,共享农业科技创新的成果。
【关键词】知识产权 精准扶贫 商标富农 创新成果
【基金】国家知识产权局软科学项目“知识产权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与中国应对方略研究”(SS18-27);; 中国法学会委托项目“台湾地区技术调查官制度及其启示”(CLS(2018)STZX15);; 西南政法大学“十九大”专项项目(2017XZZXQN-23)
【所属期刊栏目】改革与战略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