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的“博物”与“多识”
2018-12-15分类号:Q-0
【部门】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摘要】大量的史实表明,从春秋时期孔夫子的提倡开始,中国古代学者一直重视"博物"和"多识于草木鸟兽之名"。"多识"强调应该多掌握动植物知识,它的内涵也随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对中国古代博物学的发展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本质上,古代学者们积累动植物知识是为了解自然的相关规律,从而更好地利用动植物资源来服务生产和生活,并且得到更多自然之美的享受和心灵的愉悦。这种传统对中华文明的资源合理利用意识和生态伦理发展影响深远。
【关键词】博物 多识 动植物 厚生
【基金】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重大突破项目“科技知识的创造与传播”第二期(Y621011017)
【所属期刊栏目】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文献传递